3月13日媒体报道一则消息,说近期监管召集券商开会,主要内容是规范券商交易系统的外部接入,并严查配资。外部接入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就相当于一个自动化交易的接口。2015年股灾之前,券商的交易系统是可以外部接入的,那时候有很多量化策略,都需要外部接入券商的交易系统,来自动执行交易、分仓、风控等等。后来股灾了,说量化交易助涨助跌,就把外部接入给关了,直到这波大涨前,监管表示交易不活跃是A股的主要问题,才又计划重启外部接入。配资大家都懂,就是借钱炒股,2015年大牛市的推动,很大程度上也是配资推起来的,最后牛市崩塌,直接的导火索也是监管开始查配资,要求降低市场杠杆。
这次开会,网上流传出来的,有六点指示:一是深刻反思并吸取2015年市场异常波动的教训。二是证券公司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要勤勉尽责。三是外部接入要严格规范,排查风险。四是管好营业部、从业人员,不得为配资提供任何便利。五是研究部门要客观理性谨慎发表言论,避免夸张、情绪性语言。六是加强舆情监测。
总的来讲,可能还是希望给“疯牛”降降温。从监管角度来想问题,首先肯定是不希望市场像去年那样下跌。因为下跌会引发股权质押爆仓的风险,有了风险还得政府出钱来化解,如果像现在这样股价能涨涨,风险自己就没了,当然最好不过。同时,也不希望市场像2015年那样,继续“疯牛”一样地涨,因为涨得太快了,价格必然会越来越脱离基本面,泡沫会越来越多,将来还得想着怎么化解泡沫,化解不好又要出金融风险,所以才要“深刻反思并吸取2015年市场异常波动的教训”。
最好的情况,就是A股也跟美国那样慢慢涨,每年都涨一点儿,一连涨好几年,这样皆大欢喜。但问题在于,A股的投资者结构和美国差别太大。美国市场的交易量是由机构主导的,A股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虽然只占市场总体的30%-40%,但是贡献了交易量的80%。因为交易量是由人数众多的散户主导的,就容易发生羊群效应,涨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跌的时候树倒猢狲散,导致市场的波动特别大,所以观察A股市场和美股市场的差别,就会发现A股的波动比美国要高好几倍,牛市更疯狂,熊市也更惨烈。
那现在监管想要慢牛,就只能影响市场预期,市场跌得多的时候,出点政策给市场鼓鼓劲,涨得太疯了,又窗口指导降降温。这个新闻或许成了3月13日调整的导火索。本来市场现在就有分歧,短线涨得多的股票也积累了不少获利盘,调整需求本身就存在。调整大的,都是前几天涨得最猛的,猪肉、科技、5G、创业板,相反权重股还比较好,上证50指数还收红了。
对调整有几点想法:一是市场情绪和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不太可能跌回前期低点,调整幅度是有限的。二是从估值来看,A股总体仍然不贵,因此之前没上车的,逢调整可以选择随跌随加仓。三是未来市场可能不太会像之前那么疯涨,分歧加大后震荡会更加剧烈,期望短期获利可能不太现实,想要等待估值进一步修复需要很长的时间。四是之前市场这波急涨,是给敢于在低估区域建仓的投资者的回报,熊市买便宜货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得调整心态,不能老期望这么短时间这么高的回报。五是从估值的角度,仍然更看好如中证500的成长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许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