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2018年对茅台而言可谓“多事之秋”,辩证思考,茅台实现了前所未有大破局。
2018大事件包括价格调整、“国酒”商标、班子调整、经销商取缔等,下半年后两者是最受关注的大事件。综合来看,“反腐”正面效果是回收了大量茅台配额,极大的增强了公司合理优化渠道结构和管控市场及价格的筹码。这是近些年来茅台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而由于罕见的大力度反腐达成了, 主要指严肃处理经销商违规获得经销茅台酒资格。
第二,稀缺性和经销商主导,近年来市场管控效果打折,渠道结构难言合理。
由于基酒产能建设导致茅台2011年放量,而同期经销商数量宜大幅增加,2011-2013年茅台经销商数量分别增加462、196、295家,其中2013年为行业调整年份,茅台公司以下一年度签约经销商资格吸纳打款。从2011年放量以来,茅台在批发/经销道路上越走越远,2017年公司批发销售比例89.3%,剔除集团关联交易,比例也高到83.3%。公司直营比例难以提升,扁平化不及预期,烟酒店等渠道价格高企的背后都有深层次原因。公司此次回收大量配额若做合理投放,将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2018年末经销商大会上,公司领导提出“增量合理调控”,即对销售渠道结构指明方向。
第三,直销力度加大相当于间接“提价”,预披露2019计划超预期。
公司公告了2018年经营情况,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750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0亿,2019年计划营业总收入增长14%,超出主流市场一致预期。公司之前已明确系列酒含税增长目标为100亿,所以茅台酒销售增长是达成目标的核心,“扩大直销渠道,优化产品结构”将是两大核心举措。以普飞为例,普飞给予经销商的出厂价为969元/瓶,直销终端消费者价格为1499元/瓶,因此加大直销比例相当于间接提价,综合分析来看间接提价幅度预计8-10%之间。另外,结构优化方面,2017年在无公开提价的情况下,茅台酒均价提升了8.3%,预计2019年结构对单价提升将产生一定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许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