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5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上获悉,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航空租赁业进入转折关键期,回归租赁本源、细分业务领域、接轨国际市场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2017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5亿人次、飞机起降超过1000万架次,旅客周转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二。
航空金融也应势而起,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作为国内租赁行业主要聚集地,天津东疆租赁企业总数已超过3000家,其中在东疆开展航空租赁业务的达1500家,服务境内外航空公司超过100家。规模最大的工银租赁2017年末总资产达3148.94亿元,净利润35.68亿元。
然而,今年以来,全球性货币紧缩引发资本市场波动,贸易摩擦干扰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不利影响在增多。
国内方面,今年初,银保监会下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限制母公司债务资金通过委托贷款方式发放给项目公司,这使得飞机项目公司融资面临较大困难。而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已经明确将融资租赁划归金融业,监管部门正在规划出台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功能监管,重视行为监管,这对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沈蕾表示,过去十年是中国租赁业的高速发展期,但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低质量资产、类信贷业务等问题。围绕专业能力建设、回归租赁本源、细分业务领域、接轨国际市场将是未来方向,租赁产业正处于转折的关键节点。
飞机资产流动和处置也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19年起,会有相当数量的保税租赁飞机租期结束,租赁公司将面临续租、再租或转卖的不同处置选择,业界对飞机资产交易流转政策的进一步完善需求迫切。到目前为止,天津东疆已累计完成约70单飞机资产交易,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飞机资产跨区域流转问题、跨境交易过程中货物流和资金流不匹配带来的监管问题,仍需要与行业合力推动解决。
德国北德意志州银行总行飞机融资高级董事丁文玉认为,中国飞机租赁市场最热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开始渐渐在走入重整的阶段,一些国内租赁公司已经开始做资产交易的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防范风险,如资产选择、利率错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