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文化、科技、金融三元融合发展的“2018文化科技金融论坛”近日在上海顺利召开。
毫无疑问,智能文化装备已经成为激活文创产能的新势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的传播已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透明LED薄膜、全息影像到球幕影院,本届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亮点颇多,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博雅方略集团首席专家窦文章直言,文化装备业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目前,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多维空间技术等新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文化的传播,使得文化产品获得了更多的展现形式,也培育形成了新的文化业态。
“文化装备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口,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抓手和工具。”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李智平表示,“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的文化装备产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国和小村文旅基金合伙人、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陈雪频认为,中国文化要发展,除了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外,还要善用资本。
“如果把文化创意产业比作一只飞翔的大鹏鸟,那么它两个翅膀,一为科技,一为金融。只有插上这对翅膀,大鹏鸟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好。”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曾原看来,“未来必须要发挥好金融资本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鉴于文化产业具有典型的‘三高一轻’(高成长性、高创新性、高风险性、轻资产)特征,因此如何平衡收益与行业风险成为了现阶段金融支持文化最棘手的难题。”陈雪频称,“毕竟‘轻资产’价值难以有效评估、处置,与传统授信产品‘重抵押’的风险控制模式相悖。文化金融的开展需要在深入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创新金融产品与模式,形成与文化产业特征相匹配的金融方案。”
显然,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对文化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展望未来,不断加快文化金融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完善文化金融体系正当其时。
文化产业已然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文化、科技、金融三元融合,必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