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开启了银行理财发展的新时期,银行业理财市场迎来一轮新的比拼,但商业银行在投资研究能力等方面仍存短板,与国际资管机构精细化、专业化的优势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一方面,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元,占比在各类资管产品中居于首位。另一方面,国家审计署近日披露的对某国有大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显示,该行部分理财产品投资项目存在违约风险,涉及金额数十亿元。
银行理财新规将择机出台,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商业银行投研能力将成为投资者做出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回归“代客理财”本质的同时,应该将投研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应真正树立以净值化管理为核心的产品理念,要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转型目标,部署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和衍生品类四大产品线等,让银行理财产品应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满足老百姓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产品。
与发达金融市场资管行业相比,国内银行资管业务,一直作为母行的业务部门,缺乏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薪酬制度等,尚未建立市场化发展需要的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难以留住核心人才,也无法对外部优秀人才形成吸引力,大大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投研能力的提升。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资管新规的要求,尽快设立资管子公司,尽快形成一套独立的经营管理构架、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从而吸引和培养专业的投研队伍,使投研能力真正成为银行理财的核心竞争力。
资管新规将投资者划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促使银行资管机构的理财销售体系向更精细化转型,需运用大数据分析等完善销售体系和手段。新的理财产品发行生态对银行理财资金募集能力、产品发行效率、产品信息录入与报备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需依赖更精准的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应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加快建设智能投顾投研联动体系。银行资管业务转型,需要提升核心能力,升级IT系统、风控机制、线上线下运营一体化等,需要资管机构充分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运营效率,打破传统时间、空间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