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14日发布研究报告,分析探讨配合内地跨境衍生产品交易与日俱增的场外结算方案。报告指出,由于利率风险及汇价风险影响外币资产的利息收益,内地金融机构需要与境外机构进行场外利率及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为其日益增加的外币资产作对冲,因此场外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
摘要:在中国内地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内地金融机构为风险管理目的而进行愈来愈多的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令利率波动增加,促使更多投资者以利率掉期(即利率互换交易)作对冲用途,令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掉期交易金额大升。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令外汇风险增加,市场纷纷透过买卖外汇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带动境内银行间市场的外汇衍生品交易急剧增长。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开放及经济发展进程中,内地金融机构亦愈来愈多与海外参与方进行国际业务。由于国际贸易、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以至内地企业发展国际业务莫不需要资金,内地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以外币计价的占比不断增长,当中又会以美元这个在国际贸易金融中最常用的环球货币占最大部分。利率风险及汇价风险同样会影响到外币资产的利息收益。因此,内地金融机构除愈来愈多利用境内场外市场上的风险管理工具外,亦需要与境外机构进行场外利率及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为其日益增加的外币资产作对冲,使得相关需求亦有增无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地都在收紧对场外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监管,金融机构或是被强制要求为标准场外衍生产品进行中央结算,或是必须就其作双边结算的场外衍生产品遵守更高的资本和保证金要求。如属后者,有关金融机构或会自愿选择中央结算以求减低交易成本。欧美的国际参与者一般选用其国内监管机构认可的主要结算所,如欧洲的LCH或欧洲期货交易所清算公司(Eurex Clearing),美国的CME结算公司(CME Clearing)。内地银行与境外机构进行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必须透过认可的中央结算对手(CCP)进行中央结算。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中国」或「内地」)作为净额结算的身份并不明确,内地银行往往无法成为外国CCP的直接结算会员,因此通常是经由身为境外CCP结算会员的结算经纪作为内地银行的代理人进行结算。
在亚洲时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附属公司「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场外结算公司)是香港一家获认可的场外衍生产品结算所,也是可让欧美机构在处理CCP风险敞口中获优惠资本待遇的CCP。它亦是唯一可接受有香港分行的内地银行成为直接结算会员的境外CCP,欧美的结算所并无此例。由于许多内地银行在香港已有分行或附属公司,让它们成为香港交易所场外结算公司直接会员,将较委托结算经纪在境外CCP为它们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结算更具成本效益。按照香港交易所场外结算公司的方案,内地银行可透过其香港附属公司或分行直接进行结算。因此,相比其他结算所,香港交易所场外结算公司为内地银行的场外衍生产品交易进行中央结算将更为方便,也更具成本效益。再者,除为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场外交易提供服务外,香港交易所场外结算公司亦较海外同业有更大能力支持内地以至全球金融机构在场外的离岸人民币交易,相信此等交易的增长潜力会相当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