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机遇”主题讲座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主任、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共同主席、清华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作为主讲人从政策与实践角度阐述了绿色金融十二个热点领域话题。
一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最近几年,中国绿色发展基金增长势头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至少有十几个省市建立了至少50个地方政府支持的绿色基金。还有很多民间资本、国际组织等也纷纷参与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二是财政贴息支持绿色信贷。对绿色贷款贴息可以大大提高财政资金调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在这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三是建立绿色担保机制。地方政府可考虑成立专业性的绿色担保机构,或委托专业化机构提供担保服务;还可考虑多级政府(如省市县)共同出资,建立绿色项目风险补偿基金。
四是运用再贷款和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支持绿色金融。未来再贷款和类似央行工具可以支持绿色金融。可以考虑让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成为MLF和PSL的合格抵押品,在MPA中考虑银行的绿色表现,这需要开发相应的指标体系和采集数据。
五是银行开展环境压力测试。中国工商银行已率先探索环境风险对银行的压力测试。分析表明,环境标准和执法力度的提高、未来开征碳税和碳交易市场启动将使高污染企业贷款不良率提高。对这些情景进行压力测试,可能衍生出银行内部支持绿色项目和抑制污染性投资的转移定价机制。
六是用绿色债券为中长期绿色项目融资。2016年中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但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仍只占到国内全部债券发行量的2%,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七是发展绿色指数与相关产品,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到绿色企业,以降低融资成本。欧洲20%的ETF是绿色的,中国ETF中2%是绿色的,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八是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性的绿色保险制度,应包括多类采矿、冶炼、化工、皮革、危险品运输等高风险行业。
九是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目前只有20%多的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根据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要分步骤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第一步,强制披露要求针对主要排放企业(2017年);第二步半强制(2018年);第三步将强制要求扩大到所有上市企业(2020年)。
十是发展碳金融市场和环境权益抵质押体系。2017年年底,中国将宣布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估计三四年之后中国会建成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十一是地方发展绿色金融。目前全国有5省(区)列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其它不少地方也纷纷出台本地绿色金融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绿金委将牵头建立地方绿色项目库,为地方项目对接国内外资金。
十二是加强国际合作,绿化“一带一路”,吸引绿色外资。过去几年中国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中取得很大成就,最大一个亮点就是在G20平台上推出了中国发起的绿色金融倡议。
“十二个领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当中的一些重点要求,”马骏特别指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应该达到三个具体目标: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获得性;二是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获得性;三是强化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偏好。
马骏和北京环境交易所研究发展部主任綦久竑、兴业经济研究咨询公司绿色金融研究员汤维祺、中诚信副总裁沈双波等其他专家还回答了现场听众提问。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郑青松从差异化的费率政策,通过保险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的服务以及风险监控与事后的经济补偿三个方面对其公司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介绍。
中国经济信息社黑龙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贵玉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研究中心的派驻机构,中国经济信息社黑龙江经济研究中心,针对用户需求,采集整理加工分析本地信息形成智库报告,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其他机构,履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地方的职责使命。举办本次绿色金融闭门研讨会和专题培训会,是为了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来自“一行三会”在黑分支机构、省内重点金融机构、绿色行业及企业的逾百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主题讲座。
讲座由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金融频道主编陈周阳主持。中国金融信息网长期关注绿色金融领域动向和发展,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展示绿色项目和绿色金融产品;建立绿色债券数据库,增强相关数据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供绿色金融专报等智库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当天上午,“黑龙江绿色金融发展闭门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业内的知名专家和黑龙江省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及重点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龙江绿色金融发展。
|